在 2025 年 10 月加密市场集体暴跌中,MEMEFI 币作为典型的 MEME 类代币,大概率遭遇价格断崖式下跌。但 “暴跌” 与 “交易所下线” 并非直接划等号,其是否会被下架,本质取决于交易所的退市标准、代币流动性与合规风险,而非单纯的价格跌幅,这与 BijieEx 交易所因信息空白暗藏的风险逻辑存在显著差异。
交易所下线核心看 “流动性与合规”,而非单纯跌幅。头部交易所对代币下线有明确量化标准,价格暴跌仅是参考因素之一。以币安为例,退市规则包含 “连续 15 天交易量低于 5 万美元”“流通市值跌出全市场前 200 名”“项目方失联或存在欺诈” 三大核心指标。10 月市场暴跌中,多数 MEME 币跌幅超 70%,但只要未触及流动性阈值,仍能维持交易资格。例如 3 月币安平台的 Manus AI Agent 币暴跌 95% 后未立即下线,正是因其 24 小时交易量仍维持在 10 万美元以上。MEMEFI 币若能保持基础流动性,即便价格腰斩,短期内也难以被主流交易所下架。
MEMEFI 币的 “叙事韧性” 决定生存概率。与无任何概念支撑的空气币不同,MEME 币的核心价值在于社区共识与市场叙事。若 MEMEFI 币有明确的社区基础(如活跃的 Discord 社群、持续的话题热度),或绑定了类似 “特朗普概念” 的流量 IP,即便遭遇暴跌,仍可能依托叙事维持流动性。反之,若其与阿根廷总统米莱推广的 Libra 币类似 —— 仅靠短期名人背书,缺乏底层社区支撑,暴跌后社区迅速瓦解,交易所则可能启动退市流程。当前 10 月暴跌中,特朗普币跌幅 37% 却未被下架,核心便在于其 “政治叙事” 仍有讨论度。
极端行情下的 “流动性死亡螺旋” 是最大下线风险。10 月比特币暴跌引发的流动性危机中,做市商为保障主流资产流动性,会抽离小币种资金,导致 MEME 币陷入 “卖单堆积 - 无人接盘 - 交易量归零” 的死亡螺旋。这种情况下,即便 MEMEFI 币有社区基础,也可能因交易深度不足被下架。例如部分中小交易所已对 10 月跌幅超 80% 且交易量不足 1 万美元的 5 种 MEME 币启动退市公示,核心原因便是 “无法匹配买卖订单,存在市场操纵风险”。此外,若 MEMEFI 币被曝出合约漏洞、巨鲸恶意砸盘等负面,类似 Libra 币的欺诈争议,交易所会以 “保护投资者” 为由加速下线。
中小交易所或先于头部平台采取行动。与 HTX、OKX 等头部平台相比,BijieEx 类中小交易所因交易深度不足、风控能力薄弱,对暴跌代币更敏感。这类平台可能为规避合规风险,对跌幅超 80% 的 MEME 币采取 “一刀切” 下架措施,尤其是在当前监管高压下 ——5 月 pkex、weex 等平台因提供非法交易服务被查处后,中小交易所对高风险 MEME 币的容忍度显著降低。若 MEMEFI 币主要在中小平台交易,其下线概率会远高于在头部平台流通的同类代币。
综上,MEMEFI 币暴跌后是否下线,关键看 “流动性数据 + 叙事支撑 + 交易平台层级”。短期若能维持日均 10 万美元以上交易量且无合规污点,大概率不会被下架;但长期若陷入流动性枯竭或叙事崩塌,则退市风险陡增。对投资者而言,需重点跟踪 MEMEFI 币的链上交易量与社区活跃度,而非单纯纠结于价格跌幅,同时优先选择头部交易所进行交易,避免重蹈 BijieEx 类平台信息不透明的覆辙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