境外矿池名录一览表:虚假指引背后的非法陷阱

 

网络上流传的 “境外矿池名录一览表”,看似是指引投资者参与海外挖矿的 “实用清单”,实则是不法分子诱导入局的诈骗工具与非法引流载体。这些名录要么充斥着虚假矿池信息,要么暗藏高风险合规陷阱,而无论何种形式,依托名录参与境外矿池活动在我国均涉嫌违法,参与者将面临财产损失与法律追责的双重风险。

“境外矿池名录一览表” 的首要骗局是虚构矿池信息的资金盘收割。此类名录常罗列 “MXM-DDAM 矿池”“全球云算力联盟” 等听起来 “高大上” 的名称,附带 “日息 1%”“保本保息” 等宣传,实则是换壳的资金盘骗局。2025 年破获的 DDAM 矿池骗局中,项目方就通过类似名录传播,以 “境外合规备案” 为噱头,采用 “存币生息 + 拉新返利” 模式吸引资金,最终卷款数亿元跑路。受害者张先生回忆,名录标注该矿池 “受欧盟监管”,但实际连服务器都设在非法境外空间,所谓 “算力托管” 不过是虚构数据。

即便名录中的境外矿池真实存在,也暗藏跨境合规与政策变动风险。名录常宣称 “俄罗斯、泰国矿池合法可投”,却刻意隐瞒当地监管要求:俄罗斯要求挖矿需注册法人并备案,个人挖矿限每月 6000 度电;泰国则需注册资本 2000 万人民币且外资持股不超 49%。更致命的是政策波动,俄罗斯 2025 年已对 10 个地区全面禁止挖矿,安哥拉更是将挖矿定为犯罪,中国公民参与可判 1-12 年监禁。2024 年就有投资者按名录加入泰国某矿池,因未达能源报备要求,矿机被全部没收,损失超百万元。

对我国公民而言,依托名录参与境外矿池已触碰法律红线。我国 2021 年就将挖矿列为淘汰类产业,2022 年跨境算力租赁案中,当事人因使用境外矿池被判刑 3 年。更严重的是,矿池收益需通过非法交易变现,资金回流涉嫌外汇违法,账户冻结成常态。2025 年山东警方通报显示,某团伙通过名录推广境外矿池,涉案资金经虚拟货币转移至境外,23 名参与者账户被冻结,其中 6 人因涉嫌洗钱被调查。

名录还成为个人信息泄露与盗币的温床。获取 “完整版名录” 常需填写手机号、银行卡信息,这些数据会被转卖给诈骗团伙。更隐蔽的是,名录附带的 “矿池接入链接” 多为钓鱼网站,一旦点击下载客户端,设备会被植入恶意程序,助记词与私钥瞬间被盗。温州警方 2025 年侦破的案件中,超 500 人因轻信名录,钱包内虚拟币被窃,损失合计达 3000 万元。

识别此类骗局只需把握三点:正规矿池不会靠名录引流,境外合规挖矿门槛极高,任何 “高收益” 宣传均为诈骗。若不慎泄露信息,需立即修改密码并注销关联账户;发现被骗需保留名录截图与转账记录报警,但需清醒认识到非法交易损失难以追回。

总之,“境外矿池名录一览表” 绝非投资指南,而是裹着 “跨境合规” 外衣的诈骗工具。其背后藏着资金盘、政策坑与法律雷,远离所有境外矿池相关活动,才是守护自身权益的唯一选择。